天气转凉,专家教您“秋冻”有度
作者: 来源:
时间:2022-10-18 点击数:
近日郑州气温降低,有谚语“春捂秋冻、不生杂病”,这句话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?秋季是否真的能“冻”?
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认为,进入秋季,天气转凉,虽说“春捂秋冻”是经典养生密钥,但“秋冻”要有度有节,科学进行。
为什么要“秋冻”?
从西医的角度讲,气候剧烈变化以后,人体自身的体温还没迅速调整到位,免疫功能还没迅速调节起来,这时就容易生病。
当身体受点凉刺激,会肌肉收缩,产生热量,体内的免疫细胞功能就能更好激活起来,人的免疫力也就提升了。
相当于打预防针,要有一个小量的刺激,一点一点让身体适应环境。所以“秋冻”实际是一种耐寒锻炼,提高人体对低温适应能力,增强体质,以适应寒冬的到来。
怎么科学“秋冻”?
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,“秋冻”没有统一的标准。但是“秋冻”不是“挨冻”,一是指“秋不忙添衣”,二是指“拖延添衣时间”,适当接受寒冷刺激,不一下子穿得太暖和,但也不能让身体受寒,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度,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应该适时增添衣物,循序渐进。
如果“秋冻”这个度没有掌握好,就容易冻感冒。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,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。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,身体抵抗力较弱,更难以应对流感病毒。
感冒怎么快速恢复?
对于年轻人,一般有5—7天病程,其自身的免疫调节功能,可以把入侵的病原体消灭掉。因为70%的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,有一定的传染性。所以,年轻人感冒了以在家休息为主,不要劳累,多喝水。若多天后感冒症状不见改善,一定要早点到医院治疗,通过药物减轻症状,缩短病程。